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更是中华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精炼的语言,表达着深刻的含义,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典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罄竹难书”这个成语。
一、读音与释义

“罄竹难书”读作 qìng zhú nán shū,意思是即使用尽所有的竹子来做竹简,也无法写完。
二、起源与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旧唐书·李密传》,讲述的是隋朝末年,隋炀帝昏庸无道,天下大乱。李密跟随瓦岗军起义反隋,他写了一篇檄文,历数隋炀帝的罪行,说他的罪恶“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東海之波,流恶难尽”。
三、深层含义与用法
“罄竹难书”通常用来形容罪恶很多,难以全部列举。它强调的是数量之多,程度之深,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用于控诉、谴责、批判的语境中。
四、例句赏析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这个贪官污吏,贪赃枉法,罪行罄竹难书,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五、成语的魅力
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历史的沉淀。学习成语,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拓展:与“罄竹难书”意思相近的成语
罪不容诛: 指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十恶不赦: 指犯了十种不可饶恕的大罪。
罪大恶极: 指罪恶极大。
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对罪恶的深恶痛绝之情,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汉语的丰富和精妙。
学习成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文化底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