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写这个题目,《岂日无衣》。一听,是不是感觉有点儿远?诗经里的东西,古人说的。说实话哈,以前念书的时候,背是背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巴拉巴拉的。感觉挺慷慨激昂的,像是要上战场了,兄弟们,没衣服穿?没事儿,我这儿有,咱一人一半,或者干脆裹一块儿,反正咱是一伙儿的!那种劲儿,你知道吧?一股子拧巴在一起的、硬邦邦的、但是心里又特暖和的劲儿。
可日子过着过着啊,在红尘俗世里打滚,你才会慢慢品出这八个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那是真的,真真儿的,不是挂在墙上的字,是长在心里的、活生生的东西。

有时候啊,夜深人静的,躺床上翻来覆去,就觉得特别孤单。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就像你一个人站在空旷地里,冷风嗖嗖的,身上好像真就“无衣”一样。不是说你柜子里没衣服,那是物质上的。我说的是那种心里的空落落,那种没人懂、没人搭把手、什么都得自己咬牙扛着的感觉。工作上一个坎儿迈不过去,生活里突然摔个跟头,或者就是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看什么都不顺眼。那时候,真的会觉得,哎呀,我怎么这么难啊?好像全世界就我一个人在跟这些破事儿死磕。
你有过那种瞬间吗?就是觉得前路一片黑暗,自己渺小得像个沙子,风一吹就散了。手里的东西抓不住,心里想的够不着。无力感,铺天盖地。那一刻,“无衣”的感觉特别强烈。
然后呢?然后一个朋友微信来了,也没啥事,就问你睡没?随口聊几句,哪怕就发几个表情包,甚至吐槽一下今天遇到的奇葩。突然,那股子冷飕飕、孤零零的感觉就没那么厉害了。就好像,真的有人递过来一件外套,或者至少是走过来站在你身边,帮你挡了点风。
这不就是,“岂曰无衣?” 最开始,是字面上的,衣服不够穿,我分你一件。到了今天,到了咱们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它变成啥了?变成了一种隐形的力量,一种无声的承诺,一种“我就在这儿,你不是一个人”的默契。
别看平时大家各自忙各自的,像一个个小点点,在自己的轨迹上转啊转。可一旦遇到点事儿,你试试看。
比如说,社区里谁家老人病了,儿女不在身边。消息一传开,你看吧,张大妈送碗热汤,李师傅帮忙跑跑腿买药,隔壁小王过来搭把手把老人扶起来。谁也没指望回报啥,就是觉得“邻里邻居的,搭把手是应该的”。这不就是,岂曰无衣?我的时间、我的力气,我分你点,咱们一起把这道难关扛过去。
再比如说,公司里一个项目遇到大麻烦,大家都在加班,焦头烂额的。有个同事,本来自己手头也有急活儿,但他看你卡住了,二话不说走过来,“我看看,也许我能帮上点啥。” 然后跟你一起熬夜,一起想办法,最后问题解决了,累得东倒西歪的,可心里那叫一个舒坦!那种共同面对挑战、共享压力的感觉,就是现代版的“与子同袍”,就是“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啊!那个“仇”不是敌人,可能是个bug,可能是个deadline,可能是个搞不定的客户。重要的是,你不是一个人在那儿“修戈矛”,有人跟你并肩作战。
或者更小的事儿。你在路上走,东西掉了,后面不认识的人赶紧喊你,甚至跑过来帮你捡起来。坐地铁,有个大件行李搬不动,旁边的人主动过来搭一把。网上发个帖子,诉苦、求助,一堆陌生人给你留言,给你出主意,给你加油打气。这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加起来就是一股暖流,告诉你,嘿,这世界没你想的那么冷漠。有人看见你,有人愿意伸手。这不就是“岂曰无衣”吗?我可能没有物质上的东西给你,但我有我的善意,我的关注,我的那一点点力量,愿意跟你分享,帮你抵挡一下现实的寒风。
说实话,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人越长大,越容易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受伤,生怕被拒绝?所以宁可自己硬扛,也不愿意开口求助,不愿意敞开心扉?我们好像越来越习惯“独自美丽”或者“独自悲伤”了。觉得麻烦别人不好意思,觉得暴露自己的脆弱很丢脸。可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也把那些本来可以获得的温暖、可以分享出去的光亮,给生生隔绝了呢?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句话厉害在哪儿?它首先是一种姿态,一种“我愿意”的姿态。我愿意跟你分享我有限的资源(衣服、力量、时间、情感)。其次,它是一种信任,一种“我相信”的信任。我相信你也是我这边的人,咱们劲儿往一处使。最后,它是一种力量的聚合。当你不再是“我”一个人,而是“我们”的时候,面对的困难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也许火苗很小,但一群人聚在一起,就能烤干潮湿,就能照亮前路。
别误会,我不是说生活就没有困难了,不是说有了朋友家人,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然不是。生活这玩意儿,总有新的麻烦冒出来,旧的伤疤偶尔还会疼。我们还是得自己努力,自己站起来。但是,有了那份“岂日无衣”的羁绊,那份“与子同袍”的情谊,你站起来的速度可能会更快一些,摔倒的时候也没那么疼,甚至在快要摔倒的时候,会有一只手及时地扶你一把。
你知道吗,我觉得“岂日无衣”特别有烟火气。它不是庙堂之高的誓言,它是街头巷尾、锅碗瓢盆、鸡毛蒜皮里渗透出来的人情味。是当你急得团团转的时候,老妈端过来的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是当你钱包空空的时候,朋友不问缘由转给你的一笔钱;是当你心情跌到谷底的时候,爱人一个紧紧的拥抱;是素不相识的你我,因为某个共同的爱好、某个共同的目标,在网上组成的那个小小的群,互相支撑,互相鼓励。
这些,才是真正的“袍”。不是华丽的锦袍,可能是打着补丁的旧棉袄,但它暖啊,因为它里面裹着的是一颗颗愿意靠近、愿意付出的心。
所以,下次再觉得“无衣”的时候,别急着绝望。停一停,看看四周。也许那件看不见的“袍”就在你身边,就在你朋友的一句问候里,就在家人一个关切的眼神里,就在陌生人一个微不足道的善举里。甚至,在你内心深处,那份愿意去帮助别人、去连接别人的火苗,也是你自己的“袍”,它能温暖你自己,也能照亮别人。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现在可能没有真正的王要我们去打仗。但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人生的战场上拼搏。面对生活的各种“敌人”,我们需要“修戈矛”,需要提升自己,需要准备。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与子同仇!”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在这场漫长的人生“战役”里,你不是孤独的战士。你有袍泽,你有同盟,你有那些愿意和你站在一起的人。
记住这句话吧,不只是记住它的古老,更要记住它在今天、在你我的生活里,依然跳动着的、有温度的意义。别怕“无衣”时刻的到来,因为只要你愿意,总有人愿意“与子同袍”。而当你自己也愿意伸出那只手的时候,你就成了别人的“袍”,温暖了世界的一角。
生活不易?当然。但好在,我们总有人情暖。
岂日无衣?有你,有我,有我们,就不怕。真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