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谏逐客书》一文中,李斯明确提出了“非秦者皆可资为秦也”的中心论点,即秦国应该广纳贤士,不论其出身国籍,只要有利于国家发展,就应该重用。这一论点有以下几点依据:
1.人才不分国界

李斯认为,人才的价值在于其能力和品德,与出身无关。他强调,秦国自古以来就重用外来人才,如百里奚、蹇叔等人都来自异国,但都为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2.国家利益至上
李斯认为,国家利益应凌驾于个人偏见之上。他指出,秦国是天下列国之一,面对其他列强的竞争,需要广泛招贤纳士,才能增强国力。如果因私利而驱逐外来人才,无疑是自损国威。
3.宽容开放的胸襟
李斯主张秦国应具有宽容开放的胸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持欢迎态度。他认为,外来人才往往能带来新的思想和技术,促进秦国的进步。
4.历史教训
李斯以历史为鉴,指出齐桓公、晋文公等明君都善于任用外来人才,成就霸业。而楚怀王因拒绝远交近攻,疏远外来人才,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除了上述中心论点外,《谏逐客书》还提出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观点,例如:
1.量才而用
李斯强调,重用外来人才并不是盲目地任用,而是要根据其能力和品德进行选拔。他认为,秦国应该“不简内外,不异远近”,以德才为标准,选贤任能。
2.善待外来人才
李斯认为,秦国应该为外来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安心工作。他指出,秦国应该“虚心延纳,奖贤爱士”,让外来人才感受到秦国的重视和尊重。
3.避免妒贤忌能
李斯警告秦王,在重用外来人才时,要防止国内旧臣的妒贤忌能。他指出,某些人可能会因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而反对任用外来人才。秦王应该明察秋毫,不为奸言佞语所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