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诗篇,感悟长征精神——《七律·长征》赏析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为了记录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为了歌颂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10月创作了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

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壮丽场景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诗歌开篇便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句,展现出红军战士面对艰难险阻时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万水千山”不仅指代了长征路途的遥远和险峻,更象征着革命道路上的各种艰难 obstacles。“只等闲”三个字,更是将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七律长征》

接下来,诗歌笔锋一转,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描绘了红军翻越五岭、跨过乌蒙山的壮阔场景。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高耸入云的五岭比作“细浪”,将雄伟险峻的乌蒙山比作“泥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两句,则描绘了红军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场景。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战斗的激烈和环境的恶劣,更衬托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最后,诗歌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两句收尾,描绘了红军翻越雪山草地后的喜悦心情。“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更是将红军战士胜利完成长征的喜悦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也预示着中国革命即将迎来新的曙光。

《七律·长征》以其豪迈的气势、雄浑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是红军长征精神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前进的精神象征。

拓展段落: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和其所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今天的我们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学习红军战士那种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他们那种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长征精神转化为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07-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lubanyouke.com/5099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