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李清照,不聊她活的那个朝代,那简直就是耍流氓。
为啥?因为她这个人,她那些美到让人心碎、又或者刚到让人拍案的词,根本就是从那个朝代的骨血里长出来的。你把她单拎出来,就成了一个飘在空中的文艺女青年,没劲。你得把她摁回那个叫“宋”的时代,你才能闻到她身上那股子墨香、酒气,还有,那抹怎么也散不去的,亡国泪痕。

所以,咱们今天不搞那种干巴巴的“宋朝简介”,咱们来聊聊,那个属于李清照的“朝代”,到底是个什么“德行”。
上半场:一个美到冒泡的文艺乌托邦
李清照的朝代,掰开来看,是两半。咱们先说前半截,那个让她写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北宋。
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这么说吧,如果你是个现代的文艺青年,有点小钱,有点品味,还特爱“慢生活”,那把你一脚踹回北宋末年的首都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你估计乐得不想回来。
那地方,简直就是文人的天堂,小资的乐土。
整个社会的风气,就是一个大写的“雅”。
你想想看,皇帝自己就是个顶级艺术家(说的就是宋徽宗),天天不好好上班,就爱写字画画、搞收藏。上梁都这样了,下梁还能歪到哪儿去?整个士大夫阶层,你要是不会写两句诗、填两句词,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所以,李清照她爹,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大文豪;她老公赵明诚,太学生,超级金石学家,俩人凑一块儿,那简直是神仙眷侣,天作之合。
他们的日常是啥样的?
- 品茶、焚香
 - 填词、作画
 - 金石、收藏
 
今天淘到一本善本古籍,俩人关在书房里,一边校对,一边煮着茶,能乐呵一晚上。明天得了幅前朝名画,又得挂起来,点上最好的沉香,品鉴半天。这不就是咱们现在说的“精神上的富足”吗?人家一千年前就玩得明明白白了。
那会儿的汴京城,充满了浓到化不开的人间烟火气。
你以为就只有阳春白雪?错了。勾栏瓦舍里,说书的、唱曲的、变戏法的,通宵达旦,热闹非凡。夜市的小吃摊,香气能飘出几条街。什么叫“车马如水龙,相见不相识”,说的就是那种繁华。
在这样的环境里,李清照,一个出身名门的才女,她的青春能不恣意飞扬吗?
所以她敢喝醉了酒,划着小船,“误入藕花深处”;她敢在院子里荡秋千,弄得“纤手搓来玉数寻”,还娇嗔地“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你看,这画面感!活脱脱一个娇憨、灵动、又有点小狡黠的少女。
这时的李清照,和她所在的北宋一样,充满了自信、富足和一种天真烂漫的乐观。她的人生剧本,看起来就是一部顶配的文艺爱情片。
她以为,日子会永远这么过下去。那个朝代也以为,它的风雅和富庶,会千秋万代。
可惜啊,他们都想错了。
下半场:梦碎,然后是无尽的“寻寻觅觅”
然后,那场叫“靖康之变”的惊天巨雷,毫无征兆地,直接劈在了这个王朝的头顶。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破汴京。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好比,你昨天还在上海新天地的露天咖啡馆里,优雅地喝着下午茶,讨论着最新的艺术展,今天,突然之间,炮火把整条街都炸成了废墟,你揣着两包压缩饼干,跟着人流,亡命天涯。
一夜之间,天堂变地狱。
皇帝被抓走了,皇后公主被当作战利品掳走了,无数百姓死于战火和饥荒。那个曾经“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汴京城,变成了一座人间炼狱。
李清照的人生,也就此被硬生生地掰成了两段。
从此,再也没有“溪亭日暮”,只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她和丈夫赵明诚,开始了漫长的南渡逃亡之路。他们曾经视若珍宝的十几屋子金石书画,在战乱中,或被抢,或被烧,或在颠沛流离中遗失。
那种痛,不是简单地失去了财富。那是他们半生的心血,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全部寄托,就这么眼睁睁地,没了。
更致命的打击还在后面。
在南渡途中,赵明诚病逝。
家,破了。国,亡了。爱人,也没了。
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在乱世中,独自飘零。你能想象那种绝望吗?
这时的李清照,她笔下的世界,也彻底变了。
不再是少女的娇羞和少妇的离愁,而是浸满了血与泪的家国之痛。
她写“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她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什么愁?是失去丈夫的悲愁,是失去家园的哀愁,更是眼看着半壁江山沦丧,故国不堪回首的国愁!
很多人觉得李清照后期的词,就是“丧”。错了,大错特错。
她骨子里,有股男儿都未必有的硬气。
她一个弱女子,在那个时代,敢于再嫁,发现对方是个人渣之后,又毅然决然地告官离婚,哪怕为此要坐牢也在所不惜。这份果决和刚烈,你品品?
她晚年写的《夏日绝句》,更是掷地有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哪里是一个只会哭哭啼啼的小女人?这分明是在用项羽的典故,痛骂那些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当权者!这份风骨,这份气节,让多少须眉男儿汗颜?
所以,李清照的朝代,究竟是什么?
它是一个极度矛盾的结合体。
它有极致的风雅,能孕育出李清照这样空前绝后的女词人,能让整个社会沉浸在一种文化的狂欢里。
但它也有极致的脆弱,所谓的“重文轻武”,让它在野蛮的军事力量面前,不堪一击,繁华如梦,一触即碎。
它给了李清照前半生最完美的滋养,让她成为一朵开得最灿烂的奇葩;又用后半生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狠狠地摧残她,把她逼进绝境。
但也正是这种极致的撕裂和反差,才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李清照。
没有北宋的富养,她写不出少女的天真烂漫;没有南渡的苦难,她也写不出那种深入骨髓的沉郁顿挫和家国情怀。
她的一生,就是大宋朝由盛转衰最真实、最疼痛的缩影。
她用她的笔,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体温。从滚烫,到冰凉。
所以,我们今天读李清照,其实读的不仅仅是词,我们读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一个大时代里的颠簸、爱恋、失去和坚守。我们读的,是那个叫“宋”的,让人爱之深、也痛之切的,李清照的朝代。
							
评论